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医院评审工作,切实发挥医院评审的“指挥棒”作用,引导三级医院不断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磅发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下称《标准》)。相较于2022年版,2025年修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三级医院的举办职责、功能定位、学科建设、医疗管理和行风建设等方面的评审要求。
新评审标准的五大核心变化
一是明确三级医院的举办职责和建设要求。《标准》规定,三级公立医院原则上应当由省、市级政府举办。少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基数大的县,可以由县级政府或与地市级政府共同举办三级公立医院。三级医院应当坚持高标准建设,落实好“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任务。
二是引导三级医院合理控制规模和落实功能定位。《标准》设定了三级医院的总床位数、单体院区床位数、分院区数量等规模方面的指标和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等体现医疗服务难度的指标,引导三级医院合理控制规模,更加聚焦于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三是加强医防融合和短板学科建设。《标准》规定,三级综合医院应当规范设置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病理科、老年医学科,以及公共卫生科或者预防保健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在部分科室资源配置指标中增加儿科、精神科医师数占比,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设置全科医学科,推动各专业均衡发展。
四是加强医疗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标准》在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中增加了近年来发布的肿瘤专业、感染性疾病专业、放射影像专业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并更新了部分通用术语和编码等。《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的贯彻执行,要求严格落实公益性责任和行风诚信。
五是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改进评审方式。《标准》更加注重线上评审和日常数据监测,提高评审的客观性,减少现场检查,减轻基层负担,明确提出不得使用或变相使用“千分制”等过于细化、脱离实际的评审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取消了评审“现场检查”部分,转向以日常数据实时监测为核心的线上评审体系。这一变革不仅打破了过往“迎检式”的数据准备模式,更对三级医院提出了建立常态化、智能化数据治理机制的系统性升级要求,对于推动各级各类医院落实功能定位、依法规范执业、保障质量安全、提高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医疗服务能力的长效提升与持续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坚持数智赋能
升级评审应对能力
作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深耕者,亿能达时刻关注行业政策动态,力求提供更贴合需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多个维度赋能公立医院,在新的评审标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信息化建设,助力数据监测与管理。
在新评审标准对数据互联互通的严格要求下,亿能达依托深厚的医疗信息化技术积淀,为公立医院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通过高度集成化的系统架构、先进的数据对接与整合技术,打破院内HIS、PACS、电子病历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医疗数据的高效协同与共享,为医院构建精准、高效的数据监测管理体系,更加贴合新评审标准对数据的严苛要求,助力公立医院在数字化评审中脱颖而出。
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实功能定位。
在三级医院功能定位转型的关键进程中,亿能达首创的工分制绩效管理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医疗改革中广泛应用,为多家公立医院解决了分配不合理、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该产品打破传统粗放式的绩效管理模式,以多维度量化考核为核心,深度融合医疗业务场景,通过智能抓取医疗服务工作量、质量、难度等数据,结合手术风险系数、患者满意度、科研成果等指标,构建起科学、精准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绩效分配公平合理,引导医护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助力医院聚焦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提升,符合新评审标准对医院功能定位的要求。
新评审标准的发布为三级医院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立足当下,亿能达将充分把自身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丰富经验,贯穿到举办职责落实、功能定位优化、学科建设加强、医疗管理提升、信息化建设强化等各个方面,助力公立医院发展满足评审标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